清明前一日闻杜宇示清道芬

篱外花如海,闲轩小寝惊。
最先闻杜宇,更觉近清明。
云怒必为雨,风和拗得晴。
阿芬甘劣我,笑里恰诗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前一日闻杜宇示清道芬》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清明前一日听到杜鹃声中,感受到的清新与幽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思考。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清明前一日闻杜宇示清道芬

杜宇鸣春去,清明又欲来。
鸟声知物候,花意报年哀。
山色晴空外,江流暮雨回。
人生无百岁,惆怅向谁开?

诗中的“杜宇”指的是杜鹃鸟。春天来临,杜鹃鸟开始鸣叫,象征着清明节的到来。而“清明”则是指清明节这一天,是一个用来纪念先人的日子。诗人在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短暂。

“鸟声知物候”,杜鹃鸟的鸣叫告诉人们春天即将到来,万物复苏。而“花意报年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无情、生命的无常感到悲伤。杜鹃鸟的叫声似乎也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让人不禁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清明节的景色:“山色晴空外,江流暮雨回。”清明节的天气晴朗,天空明净,山水之间显得格外美丽。江水在夕阳下泛着微光,仿佛也被节日的氛围所感染。然而,这些美景却无法消除诗人内心的忧愁,反而让他更加感到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人生无百岁,惆怅向谁开?”更是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推向了高潮。他感叹自己无法活到一百岁,也无法与谁分享这份悲伤和惆怅。这种孤独和无奈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也让这首诗充满了深深的情感。

《清明前一日闻杜宇示清道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清明节景象的描写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