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读书罢假寐

灯下文章已倦看,欲凭诗苦洗辛酸。
世途忽起风波易,富贵不忘贫贱难。
桃坞路迷安石冢,桐川水落子陵滩。
卧闻屐响东廊静,催粥华鲸吼夜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元夕读书罢假寐’是宋朝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德洪,宋朝僧人,曾在东京天王寺试经得度为僧,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至洪州石门。他在二十九岁时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最终住于金陵清凉寺。释德洪的生活轨迹与禅宗修行紧密相连,他的诗歌也体现了这一生活背景。
  2. 原文及翻译: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灯下文章已倦看,
    欲凭诗苦洗辛酸。
    世途忽起风波易,
    富贵不忘贫贱难。
    桃坞路迷安石冢,
    桐川水落子陵滩。
    卧闻屐响东廊静,
    催粥华鲸吼夜残。
  3. 注释解析:诗句中的“灯下”指的是夜晚,“文章已倦看”表达了诗人在灯下阅读诗文感到疲倦。“欲凭诗苦洗辛酸”则是说想要用诗歌来清洗内心的辛酸和烦恼。“世途忽起风波易”描述了世间道路多变,容易引发波动。“富贵不忘贫贱难”表达了对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中,不应忘记贫穷和卑微时的困难。“桃坞路迷安石冢”指的是桃花盛开时,路迷失在安石的坟墓旁。而“桐川水落子陵滩”则描绘了桐川水位下降,子陵滩露出的场景,象征着生命的变迁和无常。最后两句“卧闻屐响东廊静”和“催粥华鲸吼夜残”反映了诗人在静夜中听到脚步声和海浪声的情景,增添了一份孤寂和深沉的意境。
  4. 作品赏析:《元夕读书罢假寐》不仅展现了释德洪作为僧侣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文化背景。此外,通过欣赏释德洪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背景。

《元夕读书罢假寐》不仅是一首反映释德洪个人生活与思考的诗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禅宗文化的重要文本。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宋朝佛教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和欣赏角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