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草堂上人

首夏年芳尚可寻,兴来芒履恣登临。
回头故国烟波阔,分袂幽人岁月深。
落日杜鹃山馆静,薰风芳草柳塘阴。
知君宴坐忘机地,谩寄新诗话此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草堂上人》是宋代诗人释德洪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释德洪(一〇七一年—一一二八年),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他的俗姓为喻,十四岁时便依三峰禅师为童子,后成为禅宗高僧。
  1. 诗歌原文
    首夏年芳尚可寻,兴来芒履恣登临。回头故国烟波阔,分袂幽人岁月深。落日杜鹃山馆静,薰风芳草柳塘阴。知君宴坐忘机地,谩寄新诗话此心。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首夏年芳尚可寻”开篇就以“首夏”,即初夏时节,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活力。这里的“年芳”既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也隐喻着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 情感寄托:诗中的“兴来芒履恣登临”表达了诗人在春天登高赏花时的愉悦心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头故国烟波阔”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远方故乡的深深眷恋。

  • 友情抒怀:“分袂幽人岁月深”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他们之间的友谊如同“分袂”(离别)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深厚。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居不仕的高士,他们的岁月如同被深埋地下,无法触及。

  • 季节变化:诗中的“落日杜鹃山馆静,薰风芳草柳塘阴”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从春末到夏季的过渡,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种氛围让人联想到诗人在山馆中独自品茗,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自己的内心世界。

  • 诗意解读:最后两句“知君宴坐忘机地,谩寄新诗话此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他虽然无法亲自前往拜访,但仍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这份心意能够传达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寄草堂上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真挚的友情。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深切思念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