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龙安

朅来幕阜峰前寺,弥勒同龛两见秋。
今日他山生远念,何年此地复重游。
主人有道忘欣厌,闲客无求任去留。
索纸题诗聊赠别,更哦江海一沙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龙安》是宋代诗人释德洪的作品。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哲理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释德洪(171年—1288年),本名惠洪,号觉范,生于宜丰,江西筠州新昌人。《别龙安》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幕阜峰前寺以及与弥勒同龛的历史场景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思考。

诗的原文为:“朅来幕阜峰前寺,弥勒同龛两见秋。今日他山生远念,何年此地复重游。”这几句简洁地勾勒出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憧憬。通过“朅来”一词,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弥勒同龛”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佛像或壁画,这里象征着宁静与和谐。而“两见秋”则表明了这种宁静与和谐在诗人眼中是短暂而又珍贵的。

诗中还表达了对遥远他乡的思念之情:“今日他山生远念,何年此地复重游”,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时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哲学的思考。

《别龙安》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它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思,是研究宋代文学和禅宗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