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口晚眺

危樯倒影布层层,樯外星河转玉绳。
浪近黄流争作势,岸当黑夜隐生棱。
沿桥市散嘶归马,隔水楼高见远灯。
西望岷峨仍万里,云天何日许飞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周家口晚眺》是清朝吴赞诚创作的一首描述性诗作,记录了夜晚江边景象和自然之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吴赞诚,字子寿,生于1823年,卒于1884年,是一位清代诗人。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吴赞诚目睹并记录了周家口的繁荣景象。
  2. 作品风格:《周家口晚眺》以其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周家口晚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后人得以一窥那个时期周家口的生活场景。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上。通过使用如“危樯”、“星河”、“黄流”等意象,吴赞诚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的情感表达则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4.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周家口晚眺》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5. 影响与评价:这首诗的影响不仅限于当时的文化圈,它的影响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至今仍然被许多读者所喜爱和传颂。在文学史上,它也被认为是清中期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对于后来的诗人和文学创作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周家口晚眺》不仅记录了一个时期的风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面貌,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