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桥头太湖曲,花为银海山为玉。
湖乡岁判梅花租,花开便抵湖田熟。
我来系艇南溪边,晴空无雨山无烟。
只有白云三十里,模糊隔断山中天。
笋舆侧入似无路,矮篱窄径相回旋。
粘衣不嫌花雾重,压帽更爱花枝偏。
前迎后送来远所,豁眼倏上山之巅。
慰斗岩边路幽仄,长旗岭外连西碛。
十家五家无别种,千树万树同一色。
微分螺黛嶂横青,遥夺琉璃波涌白。
出林更上莲花台,枝枝玉叶当门开。
一掷凡躯众香国,十年面目惭尘埃。
使君仙尉如可唤,芳魂古魄何悠哉?
梅花不老青山在,姓名清绝留苍崖。
吴侬爱花乏花趣,但贪狂赏悭清句。
寒花谢客似有言,好劝幽人为少驻。
西山探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山探梅》是清代诗人吴翊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西溪探访梅花时所见到的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也折射出作者对人生、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从文学价值角度来看,《西山探梅》体现了吴翊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诗中“湖乡岁判梅花租,花开便抵湖田熟”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梅花盛开与农田收获紧密相连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和农耕文化。同时,“晴空无雨山无烟,只有白云三十里,模糊隔断山中天”等句,则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自然之中。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西山探梅》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梅花比作“银海山为玉”,既突出了梅花的纯洁美丽,又赋予其高贵的地位,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同时,“粘衣不嫌花雾重,压帽更爱花枝偏”这两句,更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及在欣赏梅花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看,《西山探梅》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意涵。作为西湖十八景之一,西溪探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吴翊通过对西溪梅花的描绘,不仅传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
《西山探梅》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喜爱文学和自然的人来说,阅读和研究《西山探梅》,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