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初还至南岳寄方广首座

天风吹笑落人间,白发新从死地还。
往事暗惊如昨梦,此生重复见名山。
倦禅想见堆危坐,知法应抛放纵闲。
初嚼芳鲜动诗思,一篇先寄倩君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上初还至南岳寄方广首座》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824年(唐德宗贞元元年)从岭南贬所返回后,到南岳衡山拜访方丈寺,并给方丈寺住持方广和尚写信,表达自己思念之情而作的。

全诗如下: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海上的尖山如利剑般刺破天空,使诗人感到秋天的到来更加令人伤感。诗人用“割愁肠”来形容这股悲伤的感觉,可见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深。

第三句是全诗的核心,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若为化得身千亿”,意思是如果能有一千万亿化身,就能将家乡的美好景色都化为真实。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自己能否实现这个愿望,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最后一句“散上峰头望故乡”则具体描述了诗人的愿望和行动。他希望自己能化身千万亿,然后散去这些化身,来到山顶上眺望自己的故乡。这里的“望故乡”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家乡的描绘和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