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日偶书二首 其一

春林院落曲栏东,小立初迎到面风。
冰齿寒生花坼信,湿梅烟重雨毛空。
病衰老去登临倦,节物年时气味同。
却掩垆烟闭深阁,匆惊西日借窗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十日偶书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诗是作者在成都草堂期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个人境遇的感受。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1. 诗歌原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涵盖了社会现实、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被誉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3.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部分:“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天空中的云朵被夕阳染得漆黑一片,而江面上的船只却因为灯火通明而显得格外明亮。这一对比强调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感和对光明的渴望。
  • 第二部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通过描述清晨看到红花湿透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成都这座繁华都市的眷恋。这里的“红”可能指的是盛开的花朵或红色的建筑,而“花重”则形象地描绘了成都城的繁盛和美丽。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二十日偶书二首·其一》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城市生活的感悟,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首诗被认为是杜甫晚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现代意义
  • 尽管这首诗创作于数百年前,但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仍然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和共鸣。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和希望,同时也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精髓,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