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高台

午梵知藏释梵宫,危台遥喜石桥通。
下无俗驾攀缘至,中有高人笑语同。
解执易为摩诘语,经行难续德云风。
千岩万壑吹松雨,替说侬家胜义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题高台》是宋朝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德洪:释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僧,还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释德洪擅长书法和绘画,在宋代文学与艺术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如《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都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1. 诗作原文
    午梵知藏释梵宫,危台遥喜石桥通。
    下无俗驾攀缘至,中有高人笑语同。
    解执易为摩诘语,经行难续德云风。
    千岩万壑吹松雨,替说侬家胜义空。

  2. 诗意解析

  • 午梵知藏释梵宫:描绘了一座庄严的佛寺,象征着佛教的神圣与清净。午梵指的是正午时分的梵钟声,寓意着佛法的庄严与宁静。
  • 危台遥喜石桥通: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台,以及连接高台的石桥。这象征着修行者攀登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
  • 下无俗驾攀缘至:意味着只有那些真正有悟性的人才能理解和接近这座寺庙的真实意义。这里的“俗驾”是指世俗的交通工具或方式,而“攀缘至”则表示通过努力和修炼达到心灵的升华。
  • 中有高人笑语同:描绘了一个和谐的场景,其中包含一些理解佛法真谛的高僧,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笑语充满了智慧和喜悦。
  • 解执易为摩诘语:“解执易为摩诘语”,这句话可能引用了唐代著名画家王维的诗句“摩诘语”或“摩诘法”(摩诘意为王维),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禅宗意境的领悟和赞美。
  • 经行难续德云风:这里的“经行”指行走或游历,而“德云风”可能是借用了“德云宗”的概念,强调了佛法传播的连续性和深远影响。
  • 千岩万壑吹松雨: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松树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神奇。
  • 替说侬家胜义空:这里的“侬家”可能是指作者自己的家庭或学派,而“胜义空”则是佛教中的一种哲学思想,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这一点并超越执着。
  1. 艺术价值
  • 书法艺术:释德洪的书法作品以其流畅的线条和丰富的墨色变化著称,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见解。
  • 绘画艺术:他在绘画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山水画,他的作品常常描绘出山川的雄伟和自然的清新,体现了他的艺术天赋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1. 文化背景
  • 禅宗文化:释德洪作为宋代的诗僧,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觉悟,提倡内心的平和与清净,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 宋诗风格:宋代诗坛盛行豪放派和婉约派,而释德洪的作品多体现出一种清雅、淡泊的风格,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1. 社会评价
  • 在学术界,释德洪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被视为宋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 在文学界,他的诗歌被广泛研究和讨论,成为研究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次韵题高台》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也是释德洪作为诗人、书法家、画家多重身份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艺术和社会背景,以及释德洪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