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二 和悔庵

江都不似开皇好,牛羊横卧雷塘草。
伍员但吹箫,霜痕断板桥。
田家无幸舍,踟躇秋捧下。
服食学淮南,水精何用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 其二 和悔庵”是清代诗人吴绮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句:“江都不似开皇好,牛羊横卧雷塘草。”
    这句诗描述了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的景色与开皇年间大为不同,当时牛羊在雷塘草上自由地吃草。
  • 次句:“伍员但吹箫,霜痕断板桥。”
    这里提到了伍员(伍子胥),他吹着箫声,而桥上的霜迹表明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 第三句:“田家无幸舍,踟躇秋捧下。”
    描述了一个农夫没有幸运的房子,只能在秋天的时候辛勤劳作。
  • 尾句:“服食学淮南,水精何用盐。”
    表达了作者学习道家思想,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
  1. 文学手法和意象
  • 对比: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开皇时期的繁荣与当前的萧条形成鲜明对照。
  • 象征:牛、羊和桥上的霜迹等细节,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它们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
  • 抒情:全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百态的理解与感慨。
  1. 历史背景
  • 时间定位: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之中。
  • 地域特色:诗中提及的开皇是指隋朝的开皇年间,那时的扬州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而吴绮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通过诗歌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怀念与反思。
  1. 艺术成就
  • 语言风格:吴绮的语言清新脱俗,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自然的质朴。
  • 情感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内心的波动和对生活的感悟。
  • 意境创造:整首诗构建了一种深邃的意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的起伏和社会的变迁。
  1. 文化价值
  • 历史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朝初期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哲学思考:诗中的道家思想和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倾向。
  • 审美体验:吴绮的这首《菩萨蛮》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吴绮的《菩萨蛮 其二 和悔庵》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首诗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思考,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于今天的读者,它不仅是一种文学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和人生的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