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沙弥求诗

十里松风长不老,一庭秋色为谁闲。
偶逢此日休新夏,偏见耆年忆故山。
贫里有秋同举箸,法中添口共开颜。
偶然弄笔成诗句,乘兴留题屋壁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谷山沙弥求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释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是宋代著名的诗僧。他出生于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是一位工书善画的僧人。除了诗歌创作,释德洪还涉猎广泛,著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夜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作品。
  2.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十里松风长不老,一庭秋色为谁闲。偶逢此日休新夏,偏见耆年忆故山。贫里有秋同举箸,法中添口共开颜。偶然弄笔成诗句,乘兴留题屋壁间。”。
  3. 诗歌赏析:从字面意义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景图,松风长在,秋色无边,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岁月的深深感慨。例如,“偶逢此日休新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偏见耆年忆故山”,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
  4. 艺术特色:释德洪的诗作多采用自然景观作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他的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
  5. 影响与评价:《谷山沙弥求诗》是释德洪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它不仅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释德洪及其时代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谷山沙弥求诗》不仅展现了释德洪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