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寂音堂壁三首 其三

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依。
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
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三》是宋朝释德洪的作品。释德洪,即宋代的释德洪,是禅宗五宗之一的临济宗杨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释德洪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化氛围相对宽松。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德洪的诗歌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禅意和超脱的意味。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试图探索人生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释德洪个人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从内容上来看,《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三》描绘了诗人自己衰老的形象,以及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诗中“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依”,描绘了诗人岁月的痕迹和心灵的依托;“灭迹尚嫌身是累,此生永与世相违”,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展现了诗人在闲暇之余静享生活的情趣。

在艺术形式上,这首诗歌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与世隔绝、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同时,诗歌中的意象选择也十分巧妙,如使用“霜须瘴面”和“瘦搭诗肩”等形象,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禅意和超脱感。

《偶书寂音堂壁三首·其三》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宋儒思想、表达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和禅宗思想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