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

和风冻雨上元后,断岸橘洲春水生。
村寺独归江路熟,竹篱谁系小舟横。
偶成诗句长哦罢,谩折梅花一嗅清。
想见连床成夜语,此篇先慰远来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是北宋诗人释德洪的作品。释德洪,一名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他出生于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是一位工书善画的宋代诗僧。

释德洪的这首诗创作于上元节之后,即元宵节后的时节。此时,和风冻雨交加,寒意袭人。诗人在江边漫步时,发现断桥残垣之间,橘洲上的春水潺潺而生。他回到村庄的寺中,独行于熟悉而宁静的江路,只见竹篱旁系着一叶舟横。偶得佳句,便长声吟哦,然后随意地折一枝梅花以嗅其清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通过描绘节日后的孤寂与落寞以及自己孤独的归途,传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朋友深深的关切。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营造了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在艺术风格上,这首诗展现了释德洪深厚的诗歌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诗歌既有唐代诗人的豪放洒脱,又不失南宋诗人的含蓄内敛。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他成为宋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元后候季长不至作此寄之》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古诗,也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能听见风中的细语,闻到梅花的清香。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历史风貌,更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