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鹿苑虎岑堂

平生文彩照诸方,暗谷行藏草木光。
要使丛林想高韵,故将名字挂虚堂。
笑拈倚壁过头杖,闲坐当年折脚床。
进步竿头如不荐,草深门径未相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鹿苑虎岑堂》是宋朝诗僧释德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平生文彩照诸方,暗谷行藏草木光。
    要使丛林想高韵,故将名字挂虚堂。
    笑拈倚壁过头杖,闲坐当年折脚床。
    进步竿头如不荐,草深门径未相妨。

  2. 诗歌赏析

  • 文彩与自然:《题鹿苑虎岑堂》开篇以“平生文彩照诸方”起兴,描绘了诗人自身文采照映四方、无所不在的情景。接着,“暗谷行藏草木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的山谷中行走时,感受到草木间透出的光华,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 高韵与禅意:“要使丛林想高韵”,这里用“丛林”比喻世间万象,表明诗人希望其作品能够给世人带来深远的影响和美好的感受。而“故将名字挂虚堂”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通过命名一个虚幻的空间来寄托自己的精神世界。
  • 生活与哲学:“笑拈倚壁过头杖”,诗人以轻松的姿态提及自己曾经使用过的拐杖,这里的“笑拈”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而“懒坐当年折脚床”则反映了诗人在闲暇之余的自在生活状态,即使曾遭受挫折,也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 修行与自省:“进步竿头如不荐”,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佛教用语中的“进步竿头”,意指修行到了一定高度后,不再追求外在的进步,而是注重内在的修养。“草深门径未相妨”,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泊与超然,即使是在看似荒芜无人问津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一份从容和自信。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题鹿苑虎岑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宋代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