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芜门径过从少,那料秋来夜话同。
屋漏移床时发笑,粥稠当饭巧于穷。
我留痴绝传身后,君见平生似掌中。
明日渡江应转首,数峰无语晚连空。
唐生能视手文乞诗戏赠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生能视手文乞诗戏赠之》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以及对朋友间情感交流的细腻描绘,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简介:释德洪(1071—1128),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十四岁父母双亡后,依三峰禅师为童子,后来因冒惠洪名度为僧,游历东吴、衡山、金陵等地,曾因事入狱,但最终得以重获自由。他的诗作多有反映其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感悟。
诗歌原文:草芜门径过从少,那料秋来夜话同。屋漏移床时发笑,粥稠当饭巧于穷。我留痴绝传身后,君见平生似掌中。明日渡江应转首,数峰无语晚连空。
诗意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下的场景。首句“草芜门径过从少”,描绘了门径荒芜、行人稀少的情景,暗示了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接着,“那料秋来夜话同”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夜晚共聚一堂的感慨,秋夜的宁静与寂寞成为他们对话的主题。第二句“屋漏移床时发笑”,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生活中的小乐趣和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第三句“粥稠当饭巧于穷”,则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节俭与朴素。第四句“我留痴绝传身后”,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与传承的执着。最后一句“君见平生似掌中”,则是对朋友的一种比喻,将朋友的陪伴比作掌中之物,珍贵难离。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唐生能视手文乞诗戏赠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