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流萤夜聚书

虚馆易成阴,华窗黯初夕。
高人寡所营,夙好在群籍。
爱此丹鸟光,飞飞向瑶席。
入幌似流辉,临编如弄色。
方粲更生藜,遂映长卿壁。
持照不自私,微明欲相益。
匪不慕高翔,愿依君子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流萤夜聚书》是清代诗人吴绮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夜晚读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学意义:

  1. 作者简介
  • 吴绮,清代著名诗人,字天章,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为“江左三大家”。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脱俗。
  1. 诗歌原文
    虚馆易成阴,华窗黯初夕。
    高人寡所营,夙好在群籍。
    爱此丹鸟光,飞飞向瑶席。
    入幌似流辉,临编如弄色。
    方粲更生藜,遂映长卿壁。
    持照不自私,微明欲相益。
    匪不慕高,其惟德义。

  2. 诗歌鉴赏

  • 情景交融:吴绮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通过描绘夜晚书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与追求。
  • 细腻描绘:诗句中的“入幌似流辉”、“临编如弄色”等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夜晚书房内蜡烛光芒和书页翻动的美景,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
  • 哲理思考:虽然全诗并未直接提及“高”或“低”,但通过“匪不慕高,其惟德义”两句,隐含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崇尚。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渴望上,也体现在对人生境界的不断追求中。
  1. 文学影响
  • 《赋得流萤夜聚书》作为吴绮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都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自然以及道德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的地位不可小觑。它不仅是吴绮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清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赋得流萤夜聚书》依然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生活的真谛。
  • 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吴绮的这种追求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怀,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滋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或许是我们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1. 创作背景
  • 尽管没有详细的创作背景信息,但可以推测,吴绮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一种心境平和、思想深邃的状态。《赋得流萤夜聚书》的创作,或许正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
  •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写诗往往与个人的修养、经历和心境密切相关。吴绮可能通过对夜读场景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之成为一首富有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

《赋得流萤夜聚书》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更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高尚的道德追求。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更在于它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启示和精神上的滋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