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三

多宝重来应为法,塔中全体不鲜陈。
却思平日分身集,何似今朝一句亲。
略露爪牙藏理窟,不留影迹走机轮。
丛林欲问南阳事,我是耽源老应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宗教思想。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德洪(1071—1128),本名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出生于江西宜丰的筠州新昌,是宋代著名诗僧之一。他不仅精于书法绘画,而且还是宋代著名的诗僧和学者。释德洪的诗歌多以佛教禅理为主题,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2. 诗词原文及赏析

  • 多宝重来应为法,塔中全体不鲜陈。
  • 却思平日分身集,何似今朝一句亲。
  • 略露爪牙藏理窟,不留影迹走机轮。
  1. 诗词主题与意义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与领悟。通过“多宝重来应为法,塔中全体不鲜陈”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佛塔景象。他认为,真正的佛法应当是恒久不变的,如同一座永不褪色的宝塔,其核心始终如一。
  • “却思平日分身集,何似今朝一句亲”则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琐碎纷扰的思考。他认为,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往往忙于应对各种杂事,难以抽身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而如今,在特定的时刻,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亲近和亲切。
  • “略露爪牙藏理窟,不留影迹走机轮”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教义。在这里,“爪牙”比喻着佛法的智慧和力量,它们隐藏在深邃的道理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同时,“不留影迹走机轮”则意味着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让我们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直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之境。

《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具哲理的禅宗诗作。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