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柳枝词十首 其六

春到平山事若何,香车宝马日经过。
送生堂里鞋儿好,竹院何曾拜普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柳枝词十首 其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晚年所作的组诗。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通过对杨柳的描写,反映了隋朝的兴亡,以及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理解。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 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等职。
  • 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
  • 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
  1. 诗歌原文
    杨柳青青覆大堤,花开那复问高低。无端嫁与春风去,一点东来一点西。

  2.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诗中“杨柳青青覆大堤”描绘了一幅杨柳婆娑、覆盖在堤坝之上的美丽画面,展现了春日里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情感抒发:“花开那复问高低”,这里的“花”指的是柳树的花朵,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无论高低贵贱,生命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春天的到来带走了冬天的寒冷,也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 寓意深远:诗中的“无端嫁与春风去,一点东来一点西”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漂泊和无常。春风无形无质,却能带走一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刘禹锡晚年。这一时期,他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个人挫折,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会。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诗歌用词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简短的句子传达了丰富的含义。
  • 情感真挚: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艺术创新:刘禹锡通过借鉴民歌的形式,将传统的诗词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 社会影响
  • 这首诗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认为是一种新颖的艺术尝试。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期待。
  1. 现代价值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提供了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新的思考方式。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可以从这首诗中学到如何面对生活的变迁和无常,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扬州柳枝词十首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