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毕正持夏夜书事 其四

静夜科头倚曲廊,桃笙不卷竹方床。
独支如意无人见,满地桐花月影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绮的《和毕正持夏夜书事》是一首描绘夏日夜晚景致与内心感受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吴绮,清代诗人,生活在清初,以诗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2. 作品原文:谁向南来鞭火龙,隙光愁见午云红。我家独有松千尺,不待弹琴已有风。

  3. 诗句解析:此首诗中“谁向南来鞭火龙”可能暗指太阳或某种力量向南移动的场景,暗示着夏日的白昼即将结束,黄昏将至。接着,“隙光愁见午云红”描述了阳光透过云层缝隙投射下的美景,却因为时间的紧迫而令人感到遗憾。最后一句“我家独有松千尺,不待弹琴已有风”则表达了作者虽然独自一人,却能通过周围环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和气息,无需借助乐器也能体会到风的存在和清凉。

  4. 艺术特色:吴绮的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著称。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深入人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5.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抒发情感的工具,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吴绮的《和毕正持夏夜书事》等作品,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成就,也为后人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6. 读者共鸣:对于现代人而言,这首诗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并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也要珍惜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每一刻。

吴绮的《和毕正持夏夜书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