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八境台和东坡韵 其一

遥睇丹霞接蜃楼,江城如画坐销忧。
凭栏竟日无人识,倦客由来是醉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绮的《登八境台和东坡韵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仕途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朗吟终日坐高台,恨不新丰酒瓮开。
    禅客莫须频问取,先生原是旧吴莱。
    悔不求仙与坐禅,半生踪迹尚凄然。
    章江不少桃花水,输与渔郎返棹先。

  2. 主题解析

  • 自然之美:首句“遥睇丹霞接蜃楼,江城如画坐销忧。”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丹霞山的景色与蜃楼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画般的江城图景,令人陶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美给人带来的心灵慰藉。
  • 仕途之叹:第二句“凭栏竟日无人识,倦客由来是醉侯。”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经历。长时间的凭栏而立,无人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让他感到疲惫和失落,如同一个醉酒的人一样,无法找到知己。
  • 求道之心:“禅客莫须频问取,先生原是旧吴莱。”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向往和对于真理的追求。他并不寻求禅客们的频繁询问,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追求道法自然的人,曾经在吴地学习过。
  • 人生感慨:“悔不求仙与坐禅,半生踪迹尚凄然。”诗人反思自己的一生,后悔没有追求仙道和静坐冥想,感叹半生的足迹虽然遍布,但仍然感到凄凉。
  • 自然与人的关系:“章江不少桃花水,输与渔郎返棹先。”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桃花源中的渔郎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诗人自己却困于官场,不能像渔郎那样享受自然的乐趣。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丹霞”、“蜃楼”、“江城”、“桃花水”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加深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节奏韵律:诗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恨不新丰酒瓮开”一句,通过押韵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 修辞技巧: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丹霞”比作“蜃楼”,将自然景观人格化,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登八境台和东坡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政治抱负。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人吴绮的创作风格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