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卧月 其二

西江日夜水争流,一片清光欲向秋。
犹是隋桥好明月,可怜欹枕在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卧月 其二》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信息:仇远,字仁近,一字深甫,号菲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诗人。他在南宋时期经历了政治的动荡,因此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感慨和内心的忧虑。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元初至大年间,即公元1308年至1311年之间。
  • 社会环境:在这一时期,中国正经历着由金入元的过渡阶段,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也面临着被贬或流离失所的命运。仇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与遭遇。
  1. 诗歌原文
    酌彼溪店酒,醉向舟中眠。
    舟人待月出,

  2.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仇远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他用“酌”字形容饮酒的动作,显得文雅而不失豪迈;用“醉”字点出诗人因饮酒过量而沉沉入睡的状态,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情感抒发:通过对饮酒后酣睡的描述,仇远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似乎在暗示,尽管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和困难,但通过简单的生活享受和自然的陪伴,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平静。
  • 象征意义:诗中的“舟”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月”则通常代表着美好、圆满和宁静。在这首诗中,“月”不仅作为自然景象出现,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追求的和谐与平静生活。
  • 主题思想:整体来看,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荡时代中保持内心平和的愿望。它反映了宋末士人在动荡局势下的无奈与抗争。

仇远的《舟中卧月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了一个文人面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态。读者在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普遍情绪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