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 其十三

暗香中夜吐金花,漫道红窗少伯牙。
一寸眼波横两黛,高山流水是儿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其十三》是清代诗人吴绮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吴绮(1619—1684),字南有,号园客,又号露香老人、南楼居士,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著名诗人、词人和画家,尤以山水画著称,被誉为“画史之冠”。他的一生历经明末清初的动荡变迁,经历了清朝建立初期的种种变故。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也为他的艺术成就增添了不少色彩。
  • 文学成就:吴绮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尤其擅长写景抒怀的小令和词,其作品多反映出个人的生活感悟及时代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典雅秀丽的一面,也有质朴无华的自然美,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1. 诗词原文
  • 原文:暗香中夜吐金花,漫道红窗少伯牙。一寸眼波横两黛,高山流水是儿家。
  • 解析:首两句描述了夜晚花香四溢的景象,用“暗香”比喻花朵散发的香气,暗示了夜色中的静谧与美丽。而“漫道”则表达了对于美景的随意赞叹,“红窗少伯牙”则是借用伯牙子期的故事来隐喻知音难遇的情形,暗含着一种对真挚友谊的追求和赞美。
  • 意境: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通过对花香和月光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诗中的“眼波”、“黛色”等意象,都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古典美人的婉约与含蓄。
  1. 诗词鉴赏
  • 艺术特色:吴绮的这首《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其十三》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诗中的“暗香”和“眼波”都是具有强烈视觉和嗅觉印象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美的享受。
  • 情感表达:此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珍视。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其十三》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后人传颂,其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也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雅士在创作中借鉴了吴绮的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这一流派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 教育意义:此诗的教育意义在于它能够启迪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能力。

除了以上阐述的内容,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吴绮的其他作品及其艺术风格,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其十三》在吴绮诗作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意义。
  2. 研究明清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追求,这对理解吴绮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3. 探讨《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其十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位置,与其他同期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深化对该作品艺术价值的认识。

《和庞大家香奁琐事杂咏其十三》是吴绮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其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鲜明的个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才华,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