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六

笑看痴蝇遭唾涴,绝怜香象截流过。
归来儿女团圞坐,嬴得心如古井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六”是释德洪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友们的深厚情感。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释德洪是宋代的一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曾在庐山归宗寺依真净禅师居住,后移居洪州石门。他在游历东吴、衡山、金陵等地期间,曾住过金陵清凉寺。然而,他的冒名剃度事件使他入狱一年,并最终被迫还俗。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对家乡和亲人有着更加深切的情感。

  2. 诗歌原文:“笑看痴蝇遭唾涴,绝怜香象截流过。归来儿女团圞坐,嬴得心如古井波。”
    诗的前三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又温馨的家庭画面。诗人看着家中的孩子们团团圆圆地坐着,心中充满了欣慰与喜悦。而当看到那些被自己视为不洁之物——痴苍蝇和香象,诗人却能够淡然处之,展现出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家庭情感。前两句通过对痴苍蝇和香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淡泊,而后两句则通过家庭的团聚,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感激。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4. 历史影响:这首诗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流传,但作为释德洪的代表作之一,它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特征,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其六”作为释德洪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和生活哲学,也展示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