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 其六

鬼神清问夜徘徊,前席曾闻访异才。
宣室可怜秋雨暗,凭谁教唤贾生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犹记其六》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阮籍的诗作之一,创作于公元227年左右的魏国时期。该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受以及坚持自我信念的决心。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犹记前秋沪江畔,兰台走马匆匆。
    世路悠悠如水,人间繁华似梦。
    世间浮名何足道,唯有松柏常青。
    时世变迁难料,但愿心如止水。

  2. 主题解析

  • 坚守自我: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守。面对世间的诱惑与干扰,诗人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坚定地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兰台走马”这一形象,描绘出他在世俗世界中匆忙穿梭的状态,突显了他内心的焦虑和迷茫。同时,他对比“世路悠悠如水”和“人间繁华似梦”,暗示了现实世界的虚幻和短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态度。
  • 自然象征:诗中多次提及“松柏”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坚韧不拔、永葆青春的树木的赞美。这种自然元素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性,也反映了诗人对永恒价值的向往。
  • 内心世界:诗中的“世间浮名何足道,唯有松柏常青”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名利的心态,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示了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此诗采用了典型的山水田园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 语言精炼: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每一个意象的选择和运用都恰到好处,体现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犹记其六》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也是魏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