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花不惜为花行,着屐冲泥倒玉罂。
穿径己知尘欲静,开轩正觉影同清。
雨中漠漠幽香远,夜半垂垂艳雪明。
我拟借君堂上卧,巡檐三日待春晴。
雨中过丹问闻六堂看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过丹问闻六堂看梅》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篇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雨中前往丹山、闻六堂,观赏盛开的梅花的情景。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山东临淄,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中国古代散文家、唐朝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旧唐书·韩愈传》:“(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少以文词知名,宋初与其兄叔和、弟伯和皆为馆阁校勘学者。……元和十二年拜监察御史。” 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因事被贬为刺史。他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他的诗歌具有独特个性,语言古雅深沉,能突破传统束缚,发展了新观念,对宋诗影响很大;又长于用奇险之词,开拓荒僻之思,在理论上建立完整的创作理论体系,为唐诗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韩愈的作品风格独特,主张“文以载道”,反对当时流行的“浮华靡丽”“怪巧艳柔”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诗歌内容充实,语言精炼,气势豪迈,想象丰富,意境深邃,色彩绚丽,音调和谐,结构严密,善于用典。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他的一些著名诗作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泊牛渚怀古》、《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师说》、《马说》、《进学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