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子出山

道人弃家年最少,毛骨稽山冰雪妙。
为余远出仙庐峰,云晴水寒秋自晓。
孤风峭世凤增击,高谊映人珠自照。
嗟余苦遭梦幻缠,龟囚蚕缚何时了。
明朝定向旧庐归,想见盘空云露小。
当期半夜立西风,月中拾取吹来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忠子出山》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道人远出仙庐峰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谢忠子出山》,作为释德洪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的修行历程和思想境界。释德洪自名惠洪,字觉范,以“寂音尊者”自称,是宋代著名的诗僧。他不仅工书善画,还创作了众多文学作品,包括《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等。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其艺术才华,更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2. 诗歌原文与解析:《谢忠子出山》中“道人弃家年最少,毛骨稽山冰雪妙。”描绘了一位年轻僧人远离家乡,前往稽山修炼的情境。这里通过“毛骨冰雪妙”,表现了环境的艰苦与修行者的坚韧。紧接着“为余远出仙庐峰,云晴水寒秋自晓。”两句展示了主人公远赴仙庐峰,迎接秋日清晨的景色。这里的“孤风峭世凤增击,高谊映人珠自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的赞美。而“嗟余苦遭梦幻缠,龟囚蚕缚何时了。”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最后两句“明朝定向旧庐归,想见盘空云露小。”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归乡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3. 主题思想:整体来看,《谢忠子出山》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修行历程的诗,更是一首反映佛教禅宗思想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的抒发,诗人传递了对于超脱世俗、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释德洪的艺术风格,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文化追求。

《谢忠子出山》作为释德洪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价值,更在思想上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通过解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