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洮侯

平子翩翩逸世情,披裘带索晚逃名。
高谈直上三公坐,古调偏长五字城。
尽日不妨沾酒卧,隔山长为看花行。
那堪又作河梁客,何处双柑更听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张洮侯》是一首由明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诗歌作者介绍
  • 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蒙叟等。他出生于常熟(今属江苏),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出身。钱谦益在官场上经历了起起落落,曾在南明弘光时出任礼部尚书,后因投降清朝而受到处分。他的诗文在当时享有盛誉,被称为一时文宗。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诗句解读:“自从兵尘暗四国,尽裂书囊裁矢服。”这句话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被迫改变初衷,投身于实用技艺的场景。“文昌东壁横旄弧,织女渐台荒杼轴。”则通过文昌和织女的神话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地位的重新审视。“近来南国兴文章,云间笔阵尤堂堂。”反映了南国地区文学艺术的繁荣,特别是提到“云间笔阵”的“堂堂”,显示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文学创作的活跃氛围。
  • 诗句赏析:“新诗雄风发胸臆,令我残躯生八翼。”这里使用了强烈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作品中雄浑气势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创作给他带来的心灵震撼。“歌罢苍茫看牛斗,剑锷芙蓉湛如拭。”通过观看星空与欣赏自然之美来反衬文人的心境,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整首诗充满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及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钱谦益的语言风格典雅而富有诗意,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生动形象。
  • 思想内容:除了赞美文学作品外,诗歌还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结构布局:《赠张洮侯》的结构紧凑,前后呼应,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和美感的艺术空间。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赠张洮侯》作为钱谦益晚年的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文学才华,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
  •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钱谦益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赠张洮侯》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与时代感悟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化、诗歌发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