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喜遇思旷即留止宿

离鸿飞雪各天涯,下马惊呼见友侪。
旧雨三秋空裋褐,西风万里老麻鞋。
吟残幽桂迷仙岭,落尽官槐过御街。
木榻不嫌尘迹冷,一灯凉雪掩松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陌上喜遇思旷即留止宿》是清代诗人吴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吴绮(清江苏江都人),字园次,号丰南,又号听翁、红豆词人。顺治十一年拔贡生,康熙时官至湖州府知府,因失上官意被劾罢。吴绮有求诗文者,以花木为润笔,因而有“种字林”之美誉。他才华富艳,诗词骈文有盛名,其诗集及《艺香词》等作品广受赞誉。
  • 成诗时间:具体成诗年份不详,但据内容推测应为清代。
  • 创作缘由: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偶遇的喜悦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谊以及在逆境中的豁达情怀。
  1. 诗歌内容
  • 首联描绘情景:“离鸿飞雪各天涯,下马惊呼见友侪。”描述了一幅天寒地冻的景色,诗人与友人意外相遇的场景。
  • 颔联表达友情:“旧雨三秋空裋褐,西风万里老麻鞋。”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深怀念,岁月虽然改变了他们的外表,但不变的是那份深厚的友情。
  • 颈联抒发感慨:“吟残幽桂迷仙岭,落尽官槐过御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 尾联体现意境:“木榻不嫌尘迹冷,一灯凉雪掩松斋。”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珍惜。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 对比衬托:通过对季节变化、自然景物的描写,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 用典巧妙:诗中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意象和典故,如“离鸿飞雪”、“吟残幽桂”、“落尽官槐”,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化底蕴。
  1. 文化意义
  • 友谊的珍贵:这首诗强调了真挚友谊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要珍惜与朋友之间的相处时光。
  • 人生的感悟: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 文人的精神面貌:这首诗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世界。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吴绮的这首《陌上喜遇思旷即留止宿》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 研究价值:对研究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文人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启示意义:这首诗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寻找和珍惜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美好时刻。

《陌上喜遇思旷即留止宿》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历史价值以及启示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