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元夕后二日于皇初度 其四

葛衣高步向西京,裹刺长干踯躅行。
老去不侯非骨相,乱来多难属才名。
酒人竞拜黄河曲,歌者翻愁白雪声。
怀古漫伤年岁逼,马周前此未公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寅元夕后二日于皇初度 其四”是清代诗人吴绮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全文如下:

台城杨柳向春舒,郢客浮家感岁除。
学道近怀齐物论,逢人偏爱绝交书。
孟郊无地能驰马,李白多才。

《庚寅元夕后二日于皇初度》是一首描绘作者在特定节日后次日所作,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抒发,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背景:吴绮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庚寅元夕”相关,这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纪念或庆祝活动,而“后二日于皇初度”则可能是某个重要节日或庆典后的第二日,这样的时间点往往带有特殊的意义。

  2. 文学形式:吴绮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创作了这首诗,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五言律诗是一种严格的格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联,每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丰富而精确的情感和思想。

  3. 主题内容: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开。通过对“台城杨柳”和“郢客浮家”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反映了诗人的感慨和孤独情绪。同时,通过对“学道近怀齐物论”和“逢人偏爱绝交书”等行为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选择。此外,诗中的“孟郊无地能驰马,李白多才”两句,通过提及唐代两位著名诗人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个人才华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4. 艺术特色:吴绮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例如,将“台城杨柳”比作“向春舒”,寓意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通过“老去不侯非骨相,乱来多难属才名”两句,揭示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交织关系。这些富有深意的比喻和隐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庚寅元夕后二日于皇初度》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反映了清代诗人吴绮深邃思想和独特视角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独到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