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埭

晚发难依堠,维船绝少邻。
乱山寒伏盗,野火暗疑人。
猿鹤空相怨,豺狼不念贫。
茫茫更何处,吾道在知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蜈蚣埭》是清代诗人吴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吴绮文学作品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蜈蚣埭》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蜈蚣埭》的作者是吴绮,字园次,别号丰南、听翁、红豆词人,生于江苏江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骈文家。他因文学成就被荐举为秘书院中书舍人,但后来因失上官意而被罢官。在失意之际,吴绮退隐到自己的废圃“种字林”,并以此为名来命名其著作。

  2. 诗歌内容:吴绮的《蜈蚣埭》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情感,描绘出了一幅晚发难依堠、维船绝少邻的荒凉景象。乱山寒伏盗、野火暗疑人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凄凉,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3. 创作背景:虽然《蜈蚣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作为清代文人,吴绮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态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吴绮或许也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不满。

  4. 艺术特色:吴绮的《蜈蚣埭》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句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又富含深厚的哲理内涵。

  5. 文化影响:吴绮的《蜈蚣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蜈蚣埭》作为清代诗人吴绮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瑰宝。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诗意生活,还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