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谷庵听瀑

向晚投松谷,青苍夹洞门。
沙流侵客屐,笋迸出云根。
冻雀千林静,飞涛万壑奔。
一宵疑聚雨,起坐见朝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松谷庵听瀑》是清代安徽歙县人吴瞻泰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探讨:

  1. 作者简介
  • 吴瞻泰,字东岩,生于康熙年间,安徽歙县人。他是一位文学家,以撰写《陶诗汇注》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1. 诗歌原文:《宿松谷庵听瀑》原文如下: 向晚投松谷,青苍夹洞门。沙流侵客屐,笋迸出云根。冻雀千林静,飞涛万壑奔。一宵疑聚雨,起坐见朝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细腻的文字展现了瀑布的壮美和山涧的幽静。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松谷庵,四周被青翠的树木环绕,洞口透进斑驳的光影。细沙随着脚步流入鞋中,笋尖从云层中探出。夜幕降临时,寂静无声的山谷中,一只冻雀掠过;清晨,瀑布的水声如同朝阳初升时的温暖光芒。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传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2.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吴瞻泰擅长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例如,在描写瀑布时,他不仅描述其壮观的景象,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感。
  • 形象比喻:诗中使用了“飞涛万壑奔”来形象地描绘瀑布水流的磅礴之势,以及“一宵疑聚雨,起坐见朝暾”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1. 文化价值
  • 《宿松谷庵听瀑》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静追求。在当今社会,这种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 这首诗对研究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艺术追求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为现代诗人和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借鉴。

吴瞻泰的《宿松谷庵听瀑》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简洁与深邃,以及它所传达出的那份超脱与平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