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虚阁凉阴满,风细窗南。
梦破邯郸。
一枕清芬未可贪。
遥山壁立高云汉,不许云函。
此境谁谙。
羡他飞鸟远能探。
罗敷令 夏日西湖雨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敷令·夏日西湖雨霁》是宋朝吴山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夏日雨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原文与译文:《罗敷令·夏日西湖雨霁》的原文如下:
> 雨馀虚阁凉阴满,风细窗南。
> 梦破邯郸。一枕清芬未可贪。
> 遥山壁立高云汉,不许云函。
> 此境谁谙。羡他飞鸟远能探。
译文为:雨后空阁楼上凉意盈满,细风轻轻吹过窗户南边。梦中仿佛穿越到了邯郸,一觉醒来清凉爽口不可贪多。远望山峰壁立直刺云汉,不让云雾遮掩。这样的美景又有谁能够领悟?羡慕那些飞鸟能够自由飞翔去探寻。
赏析:吴山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遥山壁立高云汉”,形容西湖的山峦高耸入云,如同云中的宫殿一般,引人遐想。此外,“此境谁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对他人而言难以理解和欣赏的情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雨霁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背景:《罗敷令·夏日西湖雨霁》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作品。诗作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湖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无数诗人前来赏景吟诗。吴山作为清代的文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罗敷令·夏日西湖雨霁》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了解到宋代及更早时期的文学创作风格,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