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逝未经年藏书尽散,偶过山庄感赋

聚书罕数世,贤者无如何。
惟有耽书人,名德长不磨。
吾师西游年,珍本穷搜罗。
辇载入燕京,秣刍数十□。
南归挟之俱,葺楼为书窠。
卷卷书丹墨,仰屋忘鬓皤。
当时一帙价,书贾求常苛。
得来尺寸积,散去烟云过。
吾犹及兹楼,檐牙披绿罗。
百厨幂翠阴,峙若山嵯峨。
徘徊侍坐处,流景嗟逝波。
平生无尽怀,追日思横戈。
著述岂本意,聊用平憾轲。
心传竟谁是,涕下余滂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先师逝未经年藏书尽散,偶过山庄感赋》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篇抒情小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先师逝去的哀思和对书籍被毁的惋惜之情。

诗的第一句“先师逝未经年藏书尽散”,描绘了先师去世的情景。这里的“先师”指的是杨慎的老师,即他的师傅。而“逝”字则表示老师已经去世。紧接着的“未及一年”则说明先师去世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作者对于先师的去世感到非常悲痛。同时,“藏书尽散”则表达了作者对书籍被毁的无奈和心痛。

第二句“偶过山庄感赋”,则是诗人在偶然路过一个山庄时,产生了写作的念头。这里的“偶过”表示作者只是偶然经过这个地方,而“感赋”则是指作者被眼前的景色所触动,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第三句“山中何有可留人”,进一步描绘了山庄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山庄的失望和不满。他认为山庄中的景物虽然美丽,但并不能留住人们的心情和灵魂。

第四句“只今惟有古松青”,则是诗人对古松的赞美。他认为只有古松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始终保持着青翠的颜色。这里的“古松”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先师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一句“何当更上一重楼”,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希望能够超越当前的困境,寻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这里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先师的思念和对书籍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