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七绝二首 其一

半窗明月下瑶阶,卷起珠帘光更佳。
竹影风吹移不定,流连抚景动诗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赏月七绝二首其一”是一首表达作者在中秋之夜赏月的抒情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与背景
  • 诗人生平: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以其豪放的文风及独特的艺术见解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正值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1. 诗词原文
    日方沉罢月升天,醉里当空洒玉泉。
    落入银杯皆是酒,今宵自古最堪怜。

  2. 诗词解析

  • 第一部分:“日方沉罢月升天”描绘了夜晚降临时的情景,日落而月升,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与新的开始。
  • 第二部分:“醉里当空洒玉泉”,通过“醉里”二字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愉悦状态,同时“洒玉泉”则形容月光如水般洒落,清澈透明。
  • 第三部分:“落入银杯皆是酒”以月亮入酒杯为喻,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留恋和珍惜。
  • 第四部分:“今宵自古最堪怜”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独特时刻的感慨,认为今夜的月亮如此美好,却也是难得一见的珍贵时光。
  1. 主题探讨
  • 赏月情怀: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自然美景:诗中将明月比作珍贵的美酒,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人生哲思:通过对这一特定时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易逝、时光难留的深沉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月亮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既有现实的美感又有超越时空的意境。
  • 语言风格:诗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月亮的不同角度的描述,展现出月光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激之情,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赏月七绝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审美情趣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摹,苏轼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折射出他对人生的独到理解与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