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三年冬,武襄入西粤。
蕃禁合土兵,师集历三月。
文臣不相牵,宦官不相轧。
三十二罪人,毅然缚而杀。
曙败靖迫之,有庙祀钤辖。
一战大功成,军制明赏罚。
我今来宾州,武襄所顿歇。
岂为宴上元,必待谍而发。
我来昆崙关,武襄所夜夺。
谍知贼无备,靖沔未及察。
若其备伏严,此险难直达。
间道在关西,佯攻且潜越。
我来归仁驿,武襄所挞伐。
山平蕃骑便,左右易驰突。
贼气失标牌,军声动刀钺。
我来邕州城,武襄之所拔。
诘朝整旅入,智高已夜脱。
武襄料贼明,骑蹴使步蹶。
武襄侦贼真,夜出决仓猝。
武襄得地早,过险势莫遏。
武襄防患深,不遽穷其窟。
战绩载史书,虽曾识颠末。
若非见地形,游谈误沈括。
由宾州至邕州过昆崙关观狄武襄进兵处(己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宾州至邕州过昆仑关观狄武襄进兵处》是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狄青将军入西粤的壮观场景,还体现了当时军队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诗篇描述了狄青将军于皇祐三年冬进入西粤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宋史以及李焘的长编、曾巩杂绿所等文献中均有详细记载。诗中提及,蕃禁合土兵,师集历三月,这反映出当时军队集结的严格性和时间之长。文臣不相牵,宦官不相轧,展示了一个相对公正和有序的工作环境。
诗作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感受到了那一场战争的紧张氛围和狄青将军的英勇形象。通过这种表达,阮元的诗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历史的途径,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及其文学创作的能力。
这首诗作为清代诗人阮元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次对英雄人物狄青的赞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环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