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五千仞,崚嶒上金天。
若与滇池较,池在华岳巅。
池上有高山,名借太华传。
华阳勒国志,地括南中滇。
梁州与黑水,自古西南连。
颠县昔汉郡,太华居西偏。
城中看西山,苍翠隔野烟。
春风得闲暇,胜侣邀一贤。
出城载茶榼,适野敲吟鞭。
松杉閟岩壑,云水开天渊。
拾级入古寺,楼殿逾百年。
寺南启虚堂,万顷何茫然。
浩浩天外浪,棱棱草际田。
双塔辨远郭,片帆识渔船。
山外壁更峭,方削不肯圆。
搔首或落雁,登顶难采莲。
石室虽可攀,未许希夷眠。
我无摄生术,神昏力衰孱。
为语瀛洲侣,安能从羽仙。
惟当随滇流,乘槎归日边。
同李文园学使 游太华山憩太华寺(戊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李文园学使 游太华山憩太华寺(戊子)》
《同李文园学使游太华山憩太华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是清朝诗人阮元。这首诗以华山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诗中“华岳五千仞,崚嶒上金天”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华山险峻而壮观的自然风貌。这里的”华岳”指的是华山,华山被誉为五岳之一,其主峰被称为华岳,意为华山之巅。”五千仞”则形容华山的高峻,如同直插云霄的山岳。而“崚嶒上金天”,则进一步渲染出华山的雄伟与美丽,仿佛在天空之中也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诗句“若与滇池较,池在华岳巅”中的“若与滇池较”,可能是在比喻华山与滇池相比,虽然二者都是名山大川,但各有特色,难以直接比较高低。”池在华岳巅”可能是指华山之巅有湖泊或瀑布等景观,使得华山更加秀美壮观。
诗中提到的”池上有高山,名借太华传”,这一句可能是在描述华山之巅的某些景点或景观,如古刹、庙宇等,这些景点因地理位置特殊,得以将华山的美景传至远方。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也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华山的独特魅力和壮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