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澜园月中作(乙丑)

亭林浮暝色,春月交黄昏。
梅花开一山,香影动清浑。
缓步石桥外,晚风柔且温。
澹沲池中波,写此玉烟痕。
参横不知久,独立愁无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澜园月中作》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美食家。他不仅是诗人、散文家,还是戏曲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代表作有《小仓山房诗集》等。
  1. 诗歌原文
    亭林浮暝色,春月交黄昏。梅花开一山,香影动清浑。
    缓步石桥外,晚风柔且温。澹沲池中波,写此玉烟痕。
    参横不知久,独立愁无言。命海塘兵翦柳三千余枝,遍插西湖并令海塘兵斩断西陵路。

  2.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安澜园月中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南水乡图卷。诗中的“亭林浮暝色,春月交黄昏”勾勒出了傍晚时分,亭林被余晖映照出的朦胧美;而“梅花开一山,香影动清浑”,则展现了梅花盛开时的壮丽景象与香气四溢。
  • 情感表达:整首诗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孤寂之情,诗人在晚风中独自漫步,却无法排遣内心的寂寞。这种情绪贯穿全诗,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描绘,达到了意蕴深远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袁枚“性灵派”诗歌的特色。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该诗作于清代乙丑年(约公元1775年左右),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江南地区更是文人墨客频繁活动之地,诗人们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 文化意义:《安澜园月中作》作为袁枚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此外,诗中对于“梅花”的描写,还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安澜园月中作》作为袁枚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而流传千古,更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而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袁枚的文学才华,更是其人格魅力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