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钟动疏樾,缺月犹在天。
山光馀夜碧,湖水生春烟。
春烟约微风,飞落苏堤边。
我骑青骢来,暗柳拂丝鞭。
行灯一路明,照见桃花鲜。
譬如蓬岛夜,绰约栖群仙。
烛龙启潜蛰,惊起仙人眠。
寻常春梦浓,日影移花砖。
今宵破春晓,醒在群花先。
东方云渐白,六桥虹影圆。
不惜沾衣露,湿红殊可怜。
五更过苏堤列炬中见桃柳正妍(戊午)
介绍
“五更过苏堤列炬中见桃柳正妍”是一首清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阮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苏堤的美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背景:
作者介绍:阮元,清代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体仁阁大学士及加太傅等职。在任期间,阮元致力于提倡学术振兴文教,倡导编纂《儒林传》、《文苑传》,并在浙江和广东等地设立诂经学堂和学海堂。
诗歌原文:
清钟动疏樾,缺月犹在天。
山光馀夜碧,湖水生春烟。
春烟约微风,飞落苏堤边。
我骑青骢来,暗柳拂丝鞭。
行灯一路明,照见桃花鲜。
譬如蓬岛夜,绰约栖群仙。
烛龙启潜蛰,惊起仙人眠。
寻常春梦浓,日影移花砖。
今宵破春晓,醒在群花先。
东方云渐白,六桥虹影圆。
不惜沾衣露,湿红殊可怜。内容解读: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春日夜晚,诗人在苏堤上行走的情景。首句“清钟动疏樾”便勾勒出一个宁静而清新的氛围;“缺月犹在天”则透露出夜幕未褪的静谧。随后的句子“山光馀夜碧”“湖水生春烟”,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接着,“春烟约微风,飞落苏堤边”一句,不仅描写了春风中的春烟,也巧妙地将春风拟人化,增添了诗意。
艺术风格:阮元的诗以典雅著称,他的诗词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音乐美。同时,诗人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赞美。
阮元的《五更过苏堤列炬中见桃柳正妍》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更是阮元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代表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