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鞍岭(丙辰)

林薄无疏影,川谷莽回互。
崖转得新蹊,已惜忘旧路。
延缘入东谷,狭岭讵可度。
盘磴引高情,飞泉入危步。
停策如据鞍,双谷兼盼顾。
沉云散灵风,万石尽豁露。
伽蓝远扑地,蒙茸翳春树。
宿心既申写,景物相昭遇。
徘徊下层峦,岭脊难久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马鞍岭》—— 清诗人阮元之作

《过马鞍岭》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佳作,诗中描绘了马鞍岭的险峻和自然风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崎岖的山岭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内心世界的抒发。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徵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在道光年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他的一生致力于提倡学术振兴文教,尤其在史馆时倡修《儒林传》、《文苑传》。阮元的诗文作品也颇为丰富,他校刊了《十三经注疏》、《文选楼丛书》,并撰辑了《经籍纂诂》、《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等,汇刻了《学海堂经解》。此外,他还自著有《研经室集》,其老病致仕后,谥为文达。

《过马鞍岭》一诗中,诗人以“过马鞍岭”为中心词句,展现了马鞍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诗中提到“林薄无疏影,川谷莽回互”,形象刻画了马鞍岭上稀疏的树木和曲折的山谷,给人以幽静之感。“崖转得新蹊,已惜忘旧路”则表达了诗人在经过这座山岭时,对过去路径的留恋与感慨。

诗中还写到:“延缘入东谷,狭岭讵可度。盘磴引高情,飞泉入危步。”这里的“盘磴”、“飞泉”都是描写马鞍岭南坡的景致,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诗人展现了马鞍岭上的独特魅力。同时,“停策如据鞍,双谷兼盼顾”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在行进中停下脚步,远望四周的景象。“沉云散灵风,万石尽豁露。”则描述了云雾散去后的开阔景象,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诗的最后一部分“伽蓝远扑地,蒙茸翳春树。宿心既申写,景物相昭遇。”更是将读者带入到了马鞍岭的深处,感受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这里,诗人不仅描绘了马鞍岭的自然景色,更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过马鞍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山水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阮元笔下马鞍岭的美丽风光,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