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濯缨桥小集迟马秋药前辈小疾不至以诗来即和原韵(乙卯)

泺泉涌地出,城里流汗漫。
吾家散衙处,汩汩穿葭薍。
此境虽荒率,颇受冷士盻。
鱼依桥影聚,鹤应人声唤。
迟客独不来,坐久风荷乱。
小疾居泺源,诗情隔湖岸。
今日当薰浴,未有彩丝绊。
求炙及鹗羹,好音在芹泮。
我有铜艾虎,持同梁镜看。
诸生各成诗,愿就君改判。
我有石菖蒲,连络根不断。
凿凿见清水,蓬莱白石弹。
节物无好句,坡公应知叹。
落日池上饮,赖有颜与段。
展读所得碑,石墨光灿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日濯缨桥小集迟马秋药前辈小疾不至以诗来即和原韵》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在乙卯年所作。该作品为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五日的濯缨桥上与友人聚会的情景以及因秋药前辈病重未能参加聚会的遗憾心情。以下是该作品的原文及译文:

五日濯缨桥小集迟马秋药前辈小疾不至以诗来即和原韵(乙卯)

浣衣溪畔濯缨桥,风月清游几度朝。
五日一尊留客意,两翁相对笑谈招。
秋风吹帽寒蝉噪,夜雨淋衣细絮飘。
莫怪山阴人去久,故园归梦绕云霄。

【注释】
1、浣衣溪:《晋书·王献之传》载,东晋书法家王珣少年时,曾在江州刺史羊昙处当门生,羊昙爱其俊朗,常命其侍坐,后因王献之入京,羊昙送他到新亭为其饯别。王献之登舟欲行时,羊昙洒泪相送,并作诗曰:“乘兴而行,系心无远。虽惭拙迹,犹愧佳辰。四五君集,二三子伍。建侯非意,申旦惟忧。”王献之读毕,不觉涕零,乃作答辞。羊昙回府后将王献之所赠之纸题作“奉答”二字,并作《南州桓公九井作》诗一首,此诗即为其中一首。后人据此编成《南州词》。
2、濯缨桥:在成都浣花溪上,又名“流杯池”,晋代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桥边宴饮赋诗,被谢安评为“咏得东山歌诗酒以寄其兴”(《晋书·谢安传》),遂名“濯缨”。
3、风月:指美好的景致。《晋书·谢安传》:“于时修短同尽,庄周云‘吾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可谓寿者百龄,不过五十载耳;使道洽宇宙,义征古今,岂止久而不没乎?”
4、清游:悠闲地游览。
5、五日:指五天,此处借指与朋友相聚的日子。
6、尊:古时盛酒器,亦作酒杯之省称。
7、招:招请,引见。
8、秋药:指秋天的药草。
9、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绍兴。
10、云霄:云彩之上,比喻极高之处。
11、归梦:回到家乡的梦境,喻指思乡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