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初夏(戊子)

初夏尚清和,东园日日过。
双池凉气合,三径绿阴多。
瘦鹤常随步,幽禽各占窝。
引飞新燕子,乱叫野鹦哥。
苋染胭脂饭,蚕收栗茧蛾。
奇花现优钵,鲜果结频婆。
袅袅风抽笋,琅琅雨打荷。
窗深时可卧,琴在不须歌。
携幼还扶杖,看山更上坡。
但逢娱意处,休问老如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园初夏》是由明代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于慎行,字可远,号无垢,生于明万历年间。他是明代山东东阿人,是著名文学家于慎思的弟弟。于慎行在隆庆二年中进士,后来历任修撰、日讲官等职,但因直言不讳而触怒了权臣张居正,后因身体原因辞官,直至张居正逝世后才得以复出。他不仅精通掌故,还对各种礼仪有深刻研究,并因此受到皇帝的重用。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最终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参机务,但在退休后不久便去世。

  2. 诗词原文
    竹间三径午凉新,
    四月烟光似上春。
    倚槛青山全入座,
    隔林黄鸟故窥人。
    花香零落随歌管,
    酒态蹁跹傍舞茵。
    但使求羊能共醉,知他何地有风尘。

  3. 作品解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律诗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体现了严谨而和谐的音节结构。同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倚槛青山”、“隔林黄鸟”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天景象。此外,诗中也巧妙地融入了对比,如“花香零落”、“酒态蹁跹”,通过花与酒、静与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放纵。
  • 情感表达:此诗表达了诗人在春日午后,闲适地倚靠在栏杆旁,观赏着周围的自然景色,听着鸟儿的歌唱,享受着美酒带来的快乐。诗中的“但使求羊能共醉”一句更是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人生乐趣的热爱与向往。
  • 历史背景:该诗作成于明朝万历年间,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多以诗歌歌咏生活,表达情感。于慎行作为当时的文化精英,其作品也深受当时文人雅集的影响,反映了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东园初夏》是明代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情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