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抚署小厅联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
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林抚署小厅联》是清代的一副对联,出自清汉军正黄旗人百龄之手。这副对联不仅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著称,而且反映了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行为准则和处世哲学。以下将详细介绍《桂林抚署小厅联》:

  1. 作者介绍:百龄,字子颐,号菊溪,是乾隆三十七年(1762年)的进士。他在嘉庆年间历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并有显著政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其生平事迹丰富,且留下了多篇诗文作品,如《除邪纪略》《守意龛集》,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和政治理念。

  2. 对联原文及解析

  • 行所当行,不为己甚;慎之又慎,未敢即安。
  • 这句对联深刻地揭示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在任何行动之前要深思熟虑,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谨慎,不轻易放松警惕。这种观念具有普遍的人生哲理和指导意义,它鼓励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有适度的原则和态度,既要有行动的准侧,又要有持续的警觉性。
  1. 对联的深层含义
  • “行所当行”强调了行动的自由和自主性,意味着在遵循社会规范的前提下,个人应有权决定如何行事。“不为己甚”则告诫人们行事要有分寸,避免走向极端或过分行为。
  • “慎之又慎,未敢即安”则是对前句的具体化,指出即便是在可以稍微放宽警惕的时候也要保持高度的谨慎。这种心态体现了百龄对国家治理和个人行为的严格要求。
  •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传达了一种稳健、自律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对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一种积极引导。
  1. 对联的创作背景与影响
  • 百龄创作这副对联的具体时间和背景并不完全清楚,但可以推测这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某个关键时刻所写。通过这副对联,百龄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个人的价值观。
  • 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智慧,还展示了他的文采和思想深度,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被后人称颂,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桂林抚署小厅联》是清代文化瑰宝,由百龄所著,其深邃内涵和高超艺术值得深入研读和赏析。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怀,更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