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郊行

蜡屐行西郊,寻春春无处。
草痕稍稍苏,迷茫混烟雾。
已过试灯风,韶光恰初度。
十日始放晴,泥泞犹在路。
薄冰履难胜,髡柳芽乍吐。
阳气吹律生,若为群阴冱。
世运嗟屯蒙,物机自静悟。
桃李华欲舒,幸邀天爱护。
荣悴瞥眼间,清寒勒花住。
何如松柏心,坚贞守迟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阴郊行’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一首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作者背景:李新,字元应,生于宋仙井,曾为哲宗元祐五年进士。他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但最终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其作品《春阴郊行》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及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
  2. 诗歌原文:半夜东风入桃李,杨柳烟深尘不起;江南乍暖蜂满园,洛阳初晴花出市;走马寻芳白面郎,回头巧笑人在墙。一声莺啭墙南北,引断行人归未得。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在逆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比桃花与柳树、蜜蜂与花朵等元素的运用,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喜爱,更借景抒情,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4. 诗歌意义:《春阴郊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体现了李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通过对蚕农生活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如苛捐杂税等,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批评。
  5. 艺术手法:诗中的意象选择极具特色,如“东风入桃李”和“杨柳烟深尘不起”,这些意象既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此外,诗中使用的“走马寻芳”、“莺啭”等词汇,增强了诗歌的动感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动态美。
  6. 历史影响:李新的《春阴郊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高度评价,而且其思想内涵也被后世广泛研究。这首诗不仅是宋代文学的瑰宝,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佳作。

《春阴郊行》是一首集自然美、社会批判于一体的经典诗篇。它不仅展示了李新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及其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