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徐州诸山

乱山来莽莽,高压万重愁。
芒砀参差出,河淮破碎流。
风烟前代霸,草泽异人游。
一抚雍门操,萧条空古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徐州诸山》是元代诗人马臻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马臻,字志道,号虚中,生于元代,籍贯浙江钱塘。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工于画花鸟山水。他少时仰慕陶弘景,曾著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擅长诗歌,诗风豪迈而富有俊逸之气,有《霞外诗集》流传。
  1. 诗歌原文
    三百六十徐州山,骨立天风不受寒。樊侯古冢七抔土,飞沙野蔓斜阳残。舟人指点向余说,侧望淹留寸心切。欲酹清樽吊古祠,衮衮长河流不歇。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首句“三百六十徐州山”展现了诗人对徐州周边群山的宏观观察。《徐州写望》中的“骨立天风不受寒”则形容了山峦挺拔、傲然屹立于寒风之中的景象。
  • 历史的沉痛:“樊侯古冢七抔土”反映了古代遗迹的沧桑变化以及历史的痕迹。“飞沙野蔓斜阳残”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感的表达,通过夕阳斜照和飞沙的场景,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历史图景。
  • 人文情怀的投射:“舟人指点向余说”表达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与当地人的交流,“侧望淹留寸心切”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切感慨和对古迹的敬仰。
  • 文化意蕴的传递:“欲酹清樽吊古祠”体现了文人雅士对古祠的祭奠与追忆,“衮衮长河流不歇”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传承的不息。
  1. 背景知识
  • 徐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历史上,徐州地区产铁丰富,尤其是利国驿一带,曾有三十六冶之称,显示了其重要的工业地位。
  • 苏轼曾在徐州担任地方官职,期间他发现了利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可以提升炉温以锻造兵器的重要性。
  1. 艺术风格
  • 《望徐州诸山》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视角著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骨立天风”和“飞沙野蔓”,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诗人通过对徐州山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更是寄托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望徐州诸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一位诗人的文化追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