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诗史(十四首选八) 其四

九霄阊阖听天排,虎踞秦淮气象佳。
甥馆歌残银汉曲,帝州花谢女儿槐。
番楼突兀新妆阁,监石模糊古禦街。
何北何南梁上屋,不如东去筑漳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十诗史》是明代李攀龙创作的诗歌总集,共选录了唐至明初诗人的作品,共四十四首。其中十四首选八首为第四卷。李攀龙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的表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十诗史》中,李攀龙选取了唐、宋、元、明四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诗人作品,共八首。这八首诗包括了李白、杜甫、王勃、苏轼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才华。其中,李白的《行路难》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命运的思考;杜甫的《春望》则以其沉痛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关注。

《三十诗史》不仅是李攀龙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他对当时文学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在《序言》中,李攀龙写道:“予尝谓:文章者,天地之元气也。天地之气,流行不已,故文章亦流行不已。”他认为文学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元气,它不断地流动和发展着。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认为文学是一种永恒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十诗史》是李攀龙的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它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观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解读。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攀龙的文学思想,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中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和艺术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