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檐对景闲披卷,松雪翁书文沈图。
不是漫堂雅好事,阿谁举似到王苏。
夏过北兰寺 其四
介绍
《辛未夏五月过北兰寺时烟江叠嶂堂初成漫赋五首·其四》是清代著名诗人宋荦的一首诗作。这首诗通过对北兰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和对禅心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分析:
诗作背景:宋荦的这首诗是在他访问北兰寺期间所作,当时烟江叠嶂堂尚未建成,故有“眼底江山真是画,堂中水石有新图”之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北兰寺的新建有关,反映了宋荦对于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他对佛教哲学的认同。
诗作内容:诗中描述了北兰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如“霁景开南浦,秋郊访北兰”,表达了作者在秋日的宁静中游览寺庙的愉悦心情。通过“沙隄延野色,竹坞瞰江湍”等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示了北兰寺周边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
诗作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禅宗思想的体悟。诗中提到的“妙相拈花示,禅心即境安”表达了通过观察自然,可以领悟到禅宗的真谛,即心境与外界环境和谐统一。
艺术特色:宋荦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句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在这首诗中,“豆棚连曲牖,竹径转虚堂”等句子,都体现了宋荦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宋荦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禅宗思想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社会影响:宋荦的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学审美和文化趋势。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教会读者如何欣赏自然之美,如何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平静。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启迪。
《辛未夏五月过北兰寺时烟江叠嶂堂初成漫赋五首·其四》是一首集自然美景、禅宗思想于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禅宗的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