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睡余书味在胸中

小坐凭闲睡,酣时味在书。
斜阳疏竹下,古简落花余。
秋树凉瑶轴,春风卧草庐。
酸咸刚得此,醉饱有谁如。
枕上黄粱熟,篇中白玉储。
休言空洞腹,咀嚼乃菑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睡余书味在胸中》是清代著名诗人朱晓琴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

朱晓琴的这首诗通过细腻而丰富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读书人在闲暇之余,倚窗静坐,享受书中世界的悠然自得。诗中“小坐凭闲睡,酣时味在书”一句,生动地表达了一种读书人对书籍的热爱和依赖。当人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间似乎都为阅读而静止了。这种状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来衬托读书人的心境,如“斜阳疏竹下,古简落花余”,这些景物不仅美化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同时,朱晓琴通过对比现代生活的喧嚣与书中世界的宁静,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赋得睡余书味在胸中》不仅是一首表达读书人闲适心情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诗中所蕴含的生活哲学启示人们,真正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愉悦。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内省,人们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一种更为高远的精神境界。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价值观。

朱晓琴的《赋得睡余书味在胸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和美学启示。对于爱好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现代人来说,这首诗依然具有不减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