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守口如瓶

矢口何由善,如瓶舌自扪。
出先卮漏慎,守去缶盈存。
区盖原多蕴,铃声不待论。
盂铭心自凛,囊括理其敦。
即得金人戒,能消白玷繁。
郑公传妙谛,莫效躁人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守口如瓶”出自宋朝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的富郑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语。这句话形容的是严守秘密,说话谨慎的形象。答应守口如瓶的人带给对方足够的安全感。是君子信守承诺、待人有责任心的美德。

在文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宋代词人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用“忍顾鹊桥归路,对玉环珠泪,无语凝噎”表达了他与爱人分别时的复杂心情,其中“忍顾”即指忍住去看的意思。此外,唐代诗人王建在其《宫中看采莲乐》中写道:“笑语盈盈暗香去,秋风秋雨愁煞人”,这里的“笑语盈盈”也体现了说话谨慎和严守秘密的态度。

“赋得守口如瓶”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方式或一种行为准则,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更是值得人们深入探讨。通过这一成语的运用和解读,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细腻情感与哲理思考,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际交往和个人修养的重要启示。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古老的智慧依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指导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更好地沟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维护个人的道德操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