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箫声吹暖卖饧天

卖饧天气暖,到处尽闻箫。
担自凭肩重,声原信口谣。
清音飘紫陌,景色助青韶。
香送和风动,晴听雅韵遥。
味堪桃粥煮,人拟菜芽挑。
料得含饴乐,间窗可共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箫声吹暖卖饧天》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朱晓琴创作的诗。全诗以描绘春日景象和街头小贩的箫声为主要内容,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卖饧天气暖,到处尽闻箫。
    担自凭肩重,声原信口谣。
    清音飘紫陌,景色助青韶。
    香送和风动,晴听雅韵遥。
    味堪桃粥煮,人拟菜芽挑。
    料得含饴乐,间窗可共邀。

  2. 诗歌赏析

  • 描写春天的景象:首句“卖饧天气暖”直接点明了春天的气息,随后“到处尽闻箫”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和热闹的氛围,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之中。
  • 表现街市的繁忙:“担自凭肩重”形容小贩们肩上扛着沉重的担子,而“声原信口谣”则表达了街头艺人随性而歌的风貌。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 音乐与自然的和谐:“清音飘紫陌”描绘了箫声随风飘荡的场景,而“景色助青韶”则将自然景色与箫声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 生活的乐趣: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人们享受美食、采摘嫩芽等活动,传达出一种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方式,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馨与美好。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朱晓琴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语言流畅而生动,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 意境营造: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使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意的生活情趣。

《赋得箫声吹暖卖饧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文化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