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十六咏 其十六 白云洞

白云深处结仙茅,古像玲珑嵌石坳。
到此始知尘世俗,几声鹤唳过松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山十六咏·其十六·白云洞》是清代诗人朱晓琴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描绘了白云深处的仙茅和古像,表达了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尘世之外的境界,以及听到的鹤唳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超然物外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朱晓琴是清代的一位文人,生活在清康熙年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2. 诗歌原文
    白云深处结仙茅,古像玲珑嵌石坳。
    到此始知尘世俗,几声鹤唳过松梢。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对白云洞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给人以心灵上的净化和升华。诗中的“白云深处”和“古像玲珑”,让人想象到一个幽静神秘的空间,而“几声鹤唳过松梢”则增添了几分生动和动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鹤鸣声。

  4. 艺术特色:朱晓琴的笔触细腻,善于捕捉景物的神韵和情感的流露。在这首诗中,他不仅描述了景物,更通过这些景物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这种艺术风格使得《惠山十六咏·其十六·白云洞》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寓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惠山十六咏·其十六·白云洞》不仅是朱晓琴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相关推荐